在山徑上奔馳的越野跑者,身影迅捷、動作靈巧,時而疾跑、時而快走,穿梭於森林稜線之間。你是否曾想過,他們究竟比較像「跑者」?還是「登山者」?
圖片來源:wufengtien
這群人到底是誰的親戚?今天,就來一場趣味大對比!
一、裝備比一比:越野跑者的背包裡,藏的是山與路的融合哲學
跑者風格
公路跑者講究極致輕量與功能簡化:緊身衣、短褲、路跑鞋、智慧型跑錶與能量膠,輕盈無負擔,一切為了配速與效率服務;過補站幾乎直接抓了水或香蕉就走,實在的分秒必爭。登山者風格
登山客裝備全面:大容量背包、防水防風衣褲、登山杖、頭燈、急救包、離線地圖、炊具與糧食,目標是長時間自主應對山林環境的挑戰以及悠哉享受山裡的日子。越野跑者風格
越野跑者介於兩者之間,講究「以輕致遠」,卻又不能少了安全性與補給準備。以下是他們的裝備特色:👉總結一句話:越野跑者的裝備,講究在「輕量」與「功能性」之間找到最精巧的平衡。
二、移動方式比一比:節奏的藝術
跑者:重節奏與配速,訓練時通常偏好找平穩路面,一路跑到底。
登山者:節奏根據地形調整,上坡走、下坡穩,拉繩時謹慎為先,步步為營。
越野跑者:有時像跑者衝刺、有時像登山者快走或攀爬。關鍵在於:上坡Power Hiking、下坡Flow Running,節奏掌控如行雲流水。通常訓練時,偏好找可跑性高且坡度緩上緩下的地點。
圖片來源:wufengtien
三、面對環境的態度:數據?還是風景?
跑者:重視配速、心率、步頻、最佳成績(PB)。
登山者:關注天氣、落雷、地形風險、上河時間打幾折、安全與能否看見美景。
越野跑者:混合體!既注重手錶給出的數據(如EPH、心率),也會關注山區即時天氣與補水點,既講究成績,也懂得欣賞雲霧翻湧的山景。(但通常越野跑者對於天氣的耐受度較高,小雨還是會照跑) 成績的部分,通常他們會參考itra給出的Race Score作為參考。
四、心態比一比:享受過程,還是挑戰極限?
跑者:對目標時間有極致要求,常進行節奏訓練與間歇跑。
登山者:重視「安全下山」,享受風景與過程,有夥伴同行更好。
越野跑者:又要拚,也要享受。在百K的孤獨中與自己對話,在山頂感受清晨的風,也在終點擁抱意志的成果。
結語:越野跑者,是山與路的橋樑
越野跑者不只是「跑得快的登山者」,也不是「穿越野鞋的登山客」,而是一群在速度與自然之間找到和諧節奏的人。和你我一樣尊重山林,也擁抱挑戰,是跑步世界裡最懂山的人,也是登山世界裡最會跑的角色。
所以,你覺得越野跑者,究竟是「跑者的山系分支」?還是「登山者的進化型態」? 還是實則是截然不同的類型呢?
作者:Hank